9月22日,《光明日报》在10版刊登由周溯源先生撰写,以《峥嵘的征程 亮丽的记忆》为题的文章,评论《保定学院史话》。全文如下:
在全国2500多所高校中,保定学院似乎名不见经传。但2014年5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这所学院近百名扎根西部的莘莘学子的回信,使得该院一下子闯入人们的视野。
保定学院的前身是直隶师范学校,是师范教育起点的百年老校。《保定学院史话》一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,生动再现了保定学院作为“师范之范”而启迪民智、砥砺贤才的历史轨迹,再现了一代代保定学院人为教育事业开新局、谋发展的奋进英姿。坎坷与成功相随,风雨与彩虹相伴。读完这部满溢书香、浓缩110年办学沧桑的“史话”,深为该学院的光荣革命传统与文化魅力所吸引和震撼。
《保定学院史话》是《中国史话》系列丛书中的一种,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陈奎元同志任职期间主持编写的。全书分“学校概述”“世纪回眸,文脉传承”“名师璀璨,英才辈出”“承本开新,以文化人”四部分,共收录相关文章37篇。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经,简述保定学院从创建以来四个发展阶段的历史,勾勒出保定学院的发展脉络。第二部分以时代为线索,综述保定学院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办学特色、教育理念、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,突出学校“为真理上下求索、为国家奉献担当”的精神传承。第三部分以人物为纲,遴选25位保定学院历史上包括创始人严修、著名学者黎锦熙、李苦禅、潘梓年,著名作家李英儒、梁斌,著名科学家师昌绪、郭晓岚在内的名师和校友。同时这一部分还特别介绍了习总书记回信的“西部优秀支教群体”的感人事迹。第四部分则立足当代,介绍保定学院“三位一体”的文化育人体系和“成长、成才、成人”的育人工程。110年来,保定学院熔铸了爱国担当、关心民瘼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德业兼修、知行并重的优良办学传统,培养了一大批作为国之栋梁的革命家、科学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和数以万计的在基础教育岗位辛勤耕耘的骨干教师。
通读《保定学院史话》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概括起来,就是“历史厚重、与时俱进,一条脉络、四个群体”。这里所说的一条脉络,就是贯穿于《保定学院史话》之中的“为真理上下求索、为国家奉献担当”的“红二师精神”。众所周知,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国,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曾数度辉煌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,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,打开了中国的大门。割地赔款、丧权辱国的警钟,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警醒和斗志,中国人民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方略,最终由中国共产党人用社会主义救了中国,发展了中国,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。这段由屈辱到重新站起来的历史,就是中国近代史。在这个寻求民族复兴的进程中,保定学院百年校史恰好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。该书告诉我们,从建校开始,在“红二师精神”推动下,以保定学院创建人严修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群体、“七六”护校斗争英雄群体、以师昌绪为代表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余名各条战线的英模群体、习总书记回信的“西部优秀支教群体”等四个优秀群体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全力拼搏。
一部《保定学院史话》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,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,不可战胜的,历经磨难而不衰,千锤百炼更坚强。